在此不断后悔,不断回想的过程中,离婚者也逐渐能够接受两点:
一,离婚的结局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不当。从而他/她可以不沉溺在对前妻(夫)、对*三者、对上帝、对媒人埋怨和愤怒中。
二,也开始逐渐能够看清楚,那段婚姻中既有自己珍惜的、不愿放弃的各种感受,如被肯定、被接受和生命的统一感,同时,那段婚姻中也有很多双方长期以来都不能忍受的因素,如彼此的控制,用孝顺抹杀爱情,用责任谴责对方,性压抑等等。从而可以不沉溺在对婚姻的怀念和惋惜中。
这种接受性态度的出现,首先是被动地忍受,也就是“随它去”期。离婚者变得心灰意冷、随波逐流。实质上进入了一个隐匿的抑郁状态。
这种状况看起来是接受了离婚这件事情,而不是停留在前面两个时期,成为一个怨妇或者怨夫。
但是此人从此对亲密关系也变得冷漠和拒绝了。
如果进入“随它去”期后不久,离婚者开始观察到自己正在自我沉沦,并且不甘心此生就此在麻木、冷漠中度过。
他/她就会进一步开始进一步反思“离婚”这件事,这一次的转化不仅仅是前面的那种简单的泄愤式的倾诉。
而是精神分析师拜昂所说的的追赶性转化。
追赶性转化一般有三种途径:信仰通道、科学通道、艺术通道。
这个离婚者通过对离婚的反思,较终可能发现:
1)原来离婚这件事情就是展现了佛陀和观世音菩萨不断告诉我们的真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啊;
2)原来离婚这件事情就是呈现了《易经》蕴含的“变易-简易-不易"的易理啊。
刚柔相推而生结婚和离婚这两较,此过程中吉凶悔吝、阴阳转化,无非是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所成之失得忧虞,进退动静之象也。
是故,作为一个君子,应该怎么来面对离婚呢,自然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3)原来离婚这件事情就是示现了,《圣经》所说的,属世的终究是不长久、不恒定、不荣耀的,人的苦难来自于没有做到爱神**过爱自己。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 14:26)
4)离婚者对离婚的反思变成了科学考察,他可能成为一个婚恋心理学家,一个婚姻制度史研究的历史学家,一个对婚姻状况和社会分层颇有研究的社会学家,一个比较各种人类社会形态中婚姻状况的人类学家,一个研究离婚造成的脑部神经递质变化的神经生物学家,乃至一个研究生物进化和婚姻制度的复杂关系的进化生物学家。
在成为各种“家”的过程中,他追赶了失去原来的“家”的创痛,乃至可能在此过程中建立新的家。
5)当然,这个离婚者也可能在升华离婚的创痛中成为一个诗人、一个画家或者一个流浪歌手。
他可能写出,“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也可能吟诵出“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较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的诗词。
在艺术、科学和信仰说建构的转移-转化系统中,离婚者能够接受那个所爱客体的丧失。
这个客体的到来带来了被完全接受感,被无条件收留感,彼此永远拥有感和自我生命完整感,这个客体的离去也带来了被拒绝感、被抛弃感,丧失感和崩溃感。
然后,带着这份接受的心态,离婚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爱上下一个人,能够更充分地欣赏和珍惜下一个人带来的被完全接受感,被无条件收留感,彼此永远拥有感和自我生命完整感,也能够更加有韧性地承受伴侣关系中的被拒绝感、被抛弃感,丧失感和崩溃感。 关注心理咨询中文网微博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胎教心理咨询就到智易德重庆心理学培训机构,咨询电话郭老师,微信24073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