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建议提高情商**能力
高情商的**者,不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而且还能在任何场合和条件下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会去感情用事,善于用自己的良好的情绪去影响别人,同时还能够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体验识别和了解别人的情绪,妥善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其实这也就是利用情商的优势实现对团队内员工的管理,保持企业良好的精神状态。所以,作为企业的**者必需要修炼自己的情商。
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者?
一是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情绪。
古语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了解别人很*,较难的是了解自己,特别是在某种情绪出现的时候能够自己察觉,这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如一个人很愤怒,就会挂在脸上,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别人是很*看到的,但是要想使自己知道这种愤怒的情绪就不太*了。而只有自己知道出现了这种情绪后,才能进行自我控制,防止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修炼情商较主要的是了解自我。
二是管理自我,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
这种能力是建立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的。就是说在自己产生和察觉一种不良情绪时,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改变这种情绪。如一个人在烦躁的时候,就有可能不愿去考虑工作,消较怠工,甚至无辜地向下属和同事发脾气,较易造成友好关系的破裂和误解。情商高的人就会控制这种烦恼情绪的表现,避免不良的情绪给工作、给周围的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也就是管理自我。
三是激励自我,主动培养坚韧的意志。
人的一生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如果不去正确地面对,及时地从困难和挫折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就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个人的前途,有时还会走上绝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自己的人生目标去激励自己,主动培养坚韧的意志,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困难,摆脱挫折。有很多步入低谷、面临绝境的企业就是由于**人具有的这种意志才使企业起死回生的。
四是细致观察,充分认识他人的情绪。
这是在情感的自我知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是较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作为一个**者,在你的团队内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把他们的情绪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情商高的**者就会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体验这些细微的信号,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情绪和情绪变化,敏锐地感受到他们的需求与欲望,从而主动进行沟通和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他们的问题,保持企业的稳定性。
五是修炼情商,不断提高你的公关能力。
一个企业的**者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要与很多方面的人进行交往,如当地**、有关部门、新闻媒介、合作伙伴、竞争对手还有就是企业员工,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企业经营减少很多的麻烦。这就要求**者要修炼情商,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察觉他人的需求和欲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关系人留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重庆心理学,学习哪家好?
美国心理学会**马丁·塞利格曼曾谈到,如果用三个字概括当今心理学的现状,他认为是“不够好”。因为大多数心理学家只关注负面元素,比如人为 啥会得抑郁症、如何**抑郁症,却忽略了积极、健康的元素,比如为何有人身无长物却非常满足。于是,他创建了积极心理学流派,致力于发掘人类心理中闪光的 一面。本期,《生命时报》记者专访积极心理学*、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测评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娃·肖恩博士,请她谈谈如何用积极心理学改变我们的心态。
《生命时报》:积极心理学目前在**备受关注,这个心理学新流派倡导的是一种什么理念呢?
伊娃·肖恩:积极心理学关注人们生活中正面、积极的元素,试图找到让人快乐和幸福的要素,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让每个人在面对苦难时更有适应力和主动性,获得希望和动力,从而改善生活状态和心态,获取幸福。
《生命时报》:那是不是说,积极心理学比传统心理学更能帮助我们呢?
伊娃·肖恩:这并不是说传统的病理心理学是过时的、无用的。在我看来,传统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就像是阴和阳,两者可以和谐共存、相互促进。一方面,在出现心理问题、患上心理疾病时积极寻求**;另一方面,还要朝幸福和快乐的目标不断努力。
《生命时报》:在积极心理学家看来,快乐和幸福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伊 娃·肖恩:在积极心理学中,我们说有3个层面的幸福。**种叫“愉悦的快乐”,也就是感官上的快乐,比如吃到美食、闻到香味、听到美妙的音乐等。*二种叫 “好日子的快乐”,具体指的是“我运用自己的人**量获取了什么”,比如拥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让自己废寝忘食的爱好等。*三种快乐叫“有意义的 人生”,核心是贡献,比如“我对别人有何帮助,对世界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贡献”。在此基础上,我认为,一些细微的想法和态度就能帮我们获得快乐,比如时常抱 着感恩心和同情心对待他人。
《生命时报》:在咨询生涯中,您觉得让来访者不快乐的原因有哪些?
伊娃·肖恩:焦虑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会时常体会到焦虑,比如针对不确定因素的焦虑以及因某些改变所诱发的焦虑等。此外,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冲突、缺失家人或朋友的支持以及罹患疾病,都是常见的不快乐因素。
《生命时报》:我们该怎样帮助不快乐的人?举个例子说,假如有人因为没钱而不快乐,您会如何开导他?
伊 娃·肖恩:积极心理学鼓励我们发现积极的元素,并运用正面思维带来的希望和动力应对挑战。对于因没钱而不快乐者,我会帮他认识到,虽然他正在做的事还没有 带来充足的金钱回报,没能满足物质需要,但这件事或许很有意义,值得被肯定,以此赋予他信心和动力,在解决问题时充满希望,更有毅力。再比如,有人因被上 司批评而烦恼,应该思考从中能学到什么,今后该如何改进,同时要尽力避免自责、自卑,而要意识到,人人都会犯错。这么想,就能将挫折转化为动力。